阅读历史 |

第112节(2 / 3)

加入书签

“在当前权重行情非常低迷,资金完全围绕创业板在运动、炒作的情况下,想要提升业绩,还是很困难的。”

“而4个亿的基金规模,就不存在这些了。”

“这个级别的资金体量,以市场概念炒作行情为主线,还是可以容纳得进去的。”

“你是觉得,公司初创阶段,业绩,还是比规模更重要一些?”黎梦大致明白了他的心思,不由询问道。

苏禹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必然。”

“公募才靠规模生存,而私募……要想做大,那么业绩这个根基,毫无疑问是绝对的第一要素。”

“比起初始的规模效应……”

“第一支种子基金的业绩表现,才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更重要的东西。”

“只要业绩提升上去,第一批投资者赚到了钱,口碑效应传递开,那么后续要想做规模效应,那根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反而……”

“如果第一支种子基金的规模很大,投资经理受限于能力和规模效应下的投资路径,无法在短期内,作出靓丽的业绩表现。”

“那么,投资者信心必然会一步步地衰减。”

“而当投资者不再信任的时候,那么后续别说规模增长了,能保证当前规模不减,公司稳定运行下去,就不错了。”

“所以,起步的规模小,有时候,反而是一种优势。”

“嗯!”黎梦应了一声,微笑地道,“我也就说说而已,其实单支基金,4个亿的规模,在当前市场格局下,已经不小了,我前些天查过,当前市场还没有清盘,继续在运营的上万支私募基金里,规模上亿的,其实是不足10%的,当然……公募基金里,这个比例会大一些,但整体而言,单支基金的规模能够上亿,就已经处于私募行业的规模前段了。”

以她的预期而言。

她觉得公司的第一支种子基金,能够迈过1亿的规模关口,就算是成功了。

毕竟以1个亿的规模关口为分界线,认真运营,靠收取管理费,也能让公司勉强运营下去。

更何况,在基金运营阶段,公司还可以开展其它的代客理财业务。

来增加营收、利润。

当然,在超出预期的情况下……募资的规模,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毕竟,募资的规模越大,保守计算,公司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收取的管理费就越多,自然运营上的风险,也就越小。

“私募市场,这么凄惨吗?”苏禹惊讶了一下。

他倒没查过这方面的数据,但知道市场历经五六年的熊市,私募资管行业,肯定也是惨不忍睹。

只是没想到1个亿的单支基金规模。

就能排到整个未清盘私募基金的非常前段位置了。

“也不止私募行业惨,公募也一样。”黎梦说道,“对比历史高峰时的资管规模,总体只剩下五分之一不到的地步。”

“银行、券商内部基金卖不出去,早就是常态的。”

说到这里,黎梦轻轻偏头瞥了他一眼,微笑地道:“这些……你在营业部的时候,应该有感触才对,每个月的基金销售指标,基本上很难有达标的时候。”

苏禹笑了笑,说道:“这就是市场底部的特征了,基金卖不出,投资者对股市尽皆绝望,绝大多数股票跌跌不休,无论是公募、私募,都处于绝对的低仓位运行状态,且扛不住清盘的基金,一片一片的倒下,市场利好视而不见,利空却无限放大……一切,一切的迹象,都在说明,预期已经悲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预期既然已经悲观到不能再悲观。”

“那么,接下来的市场……长期看,也就只剩预期反弹一条路可走了。”

“从情绪预期方面来分析,倒也确实如此。”黎梦经过苏禹这段时间的调教后,也越来越开始注重市场情绪这种东西了,微笑地道,“但要说反转,应该还没看见迹象吧,而且宏观经济突破的方向,我还是觉得单凭‘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机终端变革’始终难以撑起来,必须有更大的方向才行……”

苏禹笑着道:“反转,自然没这么快。”

“但当市场确性反转之前,市场总是会先反弹的。”

“而且,任何行情的起始,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是清晰的,所谓‘行情于绝望中诞生,于朦胧中反转,于确定中见顶,于疯狂中结束’,就是这个道理了。”

“大的方向,慢慢看……应该会出来的。”

在他的印象中,经济宏观路线的调整,虽有波折,但在国内人口出生率还未迎来转折之前,却一直都是以‘城市化建设’为核心驱动,利用地产、基建、城市生活消费来拉动经济,这几条宏观主线,虽然当前低迷,但未来……

随着市场投资情绪的慢慢恢复,一定会再次表现,且还将贯穿牛熊始末。

“嗯!”黎梦继续应了一声,顿了顿,说道,“关于你说的,此处大概率应是市场底部这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