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汪曾琪的话,众人也跟着七嘴八舌的撺掇着傅用林。
“是啊,笔会这么好的机会,不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就太浪费了。”
其实哪里需要他们撺掇,傅用林和章德宁在听林朝阳讲了故事的开头之后便意识到这个故事如果能写成小说一定会是精彩绝伦的,他们如何会放弃这样的好故事?
更何况,这还是笔会期间林朝阳自己讲的故事。
傅用林问林朝阳,“朝阳,这个故事动笔了没有?”
“没呢,还没构思好,怎么动笔?”
林朝阳的无耻让傅用林有想给他一脚的冲动,都讲成这个样了,你告诉还没构思好?
做人不能太无耻啊!
心里骂归骂,但傅用林还是很有大局观的。
他们这次举办笔会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多出点作品嘛,好作品这不就来了吗?
“你可以先尝试写一写嘛,有时候创作就是这样的,不到下笔的那一刻灵感都不一定出来。”
“嗯,说的有道理。不过这个故事比较复杂,不像一般的现实主义风格那样平铺直叙就够了。
要是写成小说,对叙事和结构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还是得多花些时间来构思。”
明知道林朝阳有推脱的嫌疑,可傅用林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几分道理。
故事他刚才听了一半,确实是那种重在叙事和结构的风格,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逻辑推理和合理性建设上。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动笔?”
“这个……不好说啊!”
反正笔会期间是不可能写的,他出来是为了陪媳妇游山玩水的,哪有空写小说啊!
听着林朝阳的话,傅用林心中失望,但还是说道:“没关系。你慢慢想,有什么想法可以多跟我和德宁交流。”
“一定一定。”林朝阳毫无诚意的敷衍着。
转过头,等林朝阳回了房间,傅用林拉着章德宁,满脸严肃,仿佛上级给前线下达命令。
“回燕京以后,你给我盯死了这小子!”
第223章 酱油拌饭香得很
来到黄岛七天时间,在傅用林和章德宁每天高强度的监工之下,作家们的新作陆续出炉。
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作品,自然都是短篇小说,其中面世以后最受好评的是汪曾琪写的短篇小说《徙》。
小说讲的是汪曾琪家乡的人物,在汪曾琪的小说和散文中对于家乡向来是不吝笔墨的,而且因为有着长期的、细致的观察以及浓厚的乡情在,他作品中的家乡总是让人感到亲切和清新难忘。
写完了小说,众人总算是摆脱了枷锁,可以冲出宾馆这间囚笼,往海岸冲去。
黄岛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少有人迹,沙滩上只有水鸟的爪痕和各种壳类生物,细密的黄沙手感甚好,脱了鞋走在上面更加舒服。
憋了快一个星期,有两个人还换上了泳衣跑到海里去游泳,游出去几十米不见人影,吓得傅用林和章德宁高声呼喊,过了几秒才露出头。
“真是的!一个个四五十岁的人了,一出来就跟带着小学生一样。
就不应该放他们出门,都圈在宾馆里写就对了。”
章德宁的抱怨让一旁的林朝阳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这帮编辑心真黑啊!
抱怨完,章德宁又看向他,“你那小说动笔了没有?”
“没想好呢。”
这几天,林朝阳已经不知道用这个理由搪塞她和傅用林多少次了,说得多了,显得很没有诚意。
章德宁嘟囔道:“你就装吧,我还不知道你?”
林朝阳不给她发挥的机会,岔开了话题,“大家的小说都写的差不多了,咱们什么时候回去啊?”
“有玉书在这,你还会想家?”章德宁调侃道。
“我这不是为了编辑部考虑嘛。这么多人人吃马喂,一天花不少钱呢。”
“什么都考虑,就是不考虑小说是吧?”章德宁挖苦了一句。
“跟你说正事,你老跑什么题啊!”
章德宁说道:“明天就走,先去济南转转。在岛上关了这么多天,也得让大家放松放松。”
“还算是良心未泯。”
林朝阳评价了一句,惹来章德宁的怒视。
晚上,得知明天就要离开的消息,众人难免遗憾。来岛上一周时间,好不容易写完稿子想放松放松,结果第二天就要离开了。
大家忍不住又发了几句牢骚,章德宁逮住了李拓,“别人这么说也就算了,你有什么资格说这话?”
林朝阳来岛上没动笔是因为《棋圣》刚在《燕京文学》发表,李拓却是真正的毫无成果。
这两年他的重心全在研究电影理论和写电影评论上,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被同辈作家拉开了差距。
这次笔会,他也没什么灵感,写不出来东西。
他不像陈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