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面的任务,小说选是赔钱买卖。”
“你们干的赔钱事还少吗?谁让你们头顶着‘人民’俩字呢?你们就这么坑我这个人民啊?”
李曙光不由得苦笑,“行行行,我服了。回去我给你研究涨稿费的事,你要多少?别太离谱啊!”
“千字八块。”
“太高了,我们这就跟转载差不多……”
两人拉扯了半天,最终林朝阳答应了千字六块的价格。
等李曙光走后,快到午饭时间了,林朝阳便溜达着往食堂走去,路过大饭厅门口的海报栏,见有准备吃饭的学生们正在围观,他便凑了上去。
燕大的海报栏历来都充满了热闹,前些年大字报是这里的专属读物,现在变成了学生们发表诗作和各种各样见解的地方。
林朝阳凑到海报栏前,隔着几个人头,看到了上面的文字。
《从≈lt;棋圣≈gt;看个人英雄主义的利与弊》。
不同于《沪上文学》上那一类文章偏激的观点,这篇评论集中讨论的焦点放在了主角江南生的牺牲是否值得的身上。
笔者的态度很明显,认为江南生的行事完全是意气用事,看似舍身报国,实际上却是莽夫之举。
自《棋圣》发表以来,关于小说的评论文章发表了很多,燕大里有学生表达对这部小说的看法,林朝阳倒不奇怪。
他看了看周围,没想到围观的学生还真不少,少说也有二三十个,大家围在海报栏面前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有人认出了林朝阳,仗着胆子喊道:“朝阳同志对这篇文章怎么看?”
其他人这时也看到了林朝阳,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
林朝阳笑呵呵的说道:“不错不错,写的不错!”
他说完就抽身而退,不给这帮学生耍怪的机会。
吃完饭,他照常来到未名湖边散步。
九月里,暑气渐去,连风也多了些凉意,只是站在太阳下,秋老虎的威力依旧不容小觑。
林朝阳一路循着柳荫,走到钟亭附近,看到了几个学生在那里。
查海升隔着老远看到了林朝阳,冲他招了招手,林朝阳便走了过去。
第235章 “女大不中留”
有人站在钟亭当中准备念诗,其他人围坐在旁边,安静的听着。
“我为大家朗诵一首我写给梵高的诗,诗名叫《热爱至死》:
在晨曦初露的画盘上,蘸取第一缕光
每一抹色彩,都是心之向往
夜幕下的星辰指引,热爱的火焰不灭
我用绚烂对抗黑暗,点燃非凡的梦想
……”
站着朗诵诗歌的学生声音饱满,充满了澎湃的热情。
待他朗诵完毕,周围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朝阳也很给面子的鼓起了掌。
刚才朗诵的时候还好,这会儿面对众人的掌声,那学生脸涨的通红,真诚的向大家鞠了一躬,显然是对这种认可感到受宠若惊。
他起身后看向林朝阳,说道:“我写这首诗,主要是受了《梵高之死》和《渴望生活》的影响。”
在座的人都认识林朝阳,听他这么说,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全都朝林朝阳望了过去,掌声更加热烈了。
林朝阳冲众人笑了笑,等众人的掌声停下来之后他才跟查海升聊了几句。
前几个月,查海升的那首《阿尔的太阳》发表在了《燕京文学》上,似乎一下子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他陆续又写了不少诗歌,只是都没能再发表。
不过这些诗作在学生之间倒是颇受欢迎,让他成了燕大里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
刚才念书的学生提到了《渴望生活——梵高传》这本书,查海升最近也在看。
最近半年时间里,因为《梵高之死》的带动,让梵高成为了许许多多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西方艺术家,看过小说的读者们无不被小说中那对艺术充满热爱和激情的梵高所打动。
正因如此,燕京出版社出版的《渴望生活——梵高传》在面世以后受到了许多读者的热烈追捧。
作为一部传记作品,燕京出版社决定首印五万册是冒了一定风险的。
可读者们的热烈追捧和市场的快速反馈证明了,出版社如此决定居然是保守的。
《渴望生活——梵高传》首印五万册,上市之后不到半个月便销售一空,出版社紧急加印十万册发往各地,仍旧是供不应求。
短短一个月时间,小说总印数已经达到了25万册,去掉部分还在消化的库存,一个月20万册的销量肯定是有的。
而追究《渴望生活——梵高传》的热卖,自然离不开《梵高之死》这部小说的带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部小说在读者群体当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钟亭里有八九个人,都是五四文学社的,但七七级的已经不多了,七八、七九、八零级的学生们才是主力。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