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宋市井人家 第126节(2 / 3)

叶盏便按照原计划,去寻中人推荐房屋。

中人自然知道叶家酒楼的大名,见两位老板光临,早就乐得合不拢嘴,听闻她们的需求后便将手头合适的院子都拿出来给两位挑选。

第119章

叶家一家人出动,挑了几家,最后都瞧上了一座院子。

这是座四合院,虽然不大,但倒座房、耳房、后罩房一应俱全。

中人殷勤介绍:“这院子的大门没设好,所以放在如今都没人买。”

这院子的前主人笃信一位大师指点,将大门放在了中轴线上,与风俗不同,所以无人问津。

叶盏到了大宋,发现本地人一般习惯大门并不放在院子中轴线上,不能“开门见院”,而是讲究含蓄,将正门放在正面偏三分之一处,还要设置影壁,讲究进门不可见到影壁之外的院子主体。

大门正对影壁,往左走,便到了外院,一排倒座房面朝外院,后墙与大门齐平,可用于放杂物和供门房住。

叶大富咂摸了下,盘算着以后可以在倒座后墙开个窗对着外面街道,也能改制成铺面做生意。

二门与大门不同,是在中轴线上,讲究一个聚气。

过了二门就是从外院进内院。左右为西东厢房,正房两侧还有耳房。

院子宽敞,阳光明亮,宓凤娘嘴上挑着毛病,心里却已经规划上了:将两侧厢房分别隔成三间,五个子女各住一间,还空出一间做书房。

正院后面还有一排后罩房,还可以收拾出来赁房。

这是一座砖石主体房,木头做框架,中人敲着墙砖介绍:“这么结实的房子少见。”

房顶是青瓦,宓凤娘特意使唤银哥儿寻了梯子爬上去瞧瞧瓦片新不新、可有破损。

中人:……

从未见过如此认真检查的客人。

他擦擦汗,更加打起十二分精神介绍:“诸位客人放心,这是前房主用来养老传子孙的房子,自然建造的无比坚固。”

前房主祖籍汴京,在外地当官赚了黑心钱,便将自家老宅拆掉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大院子,因着有钱,处处讲究,正房的房梁都是从成都府运来的大号樟木,笔直粗壮。

屋檐下的檐瓦造型精美,再下面的木料组成的榫卯结构看着就很结实,门窗上雕刻着镂空百子献寿的吉祥图案,图案精致,童子形态各不相同,还有镂空和上了矿物颜料,单是那一样卸下来都能卖个好价钱。

回廊下在青砖上覆盖了一层灰泥,用石灰抹白,上面还画了三山五岳的风景图,画面自然也都是大气磅礴。

地上铺着青石板,碎石拼出二十四孝的图案。

这院子是贪官养老的院子,自然很是精致,不过他笃信的大师也没算到他很快就东窗事发身陷囹圄。

他家里人要将这院子卖掉好筹钱打点。

叶家人对视一眼,互相心意相通。叶盏立刻咳嗽一声:“这房舍似乎不大吉利?”

“吉利的吉利的。”中人赶紧解释,“那官员并未住过一天。”

“这……”叶盏做出为难的样子。到底还是没有拍板,“房子我倒觉得不错,就是兆头不大好。”

跟在旁边的房主家人有些焦灼,这么多天第一次有人说房子不错,眼看着要卖出去了,难道要空欢喜?

因此一咬牙讲价:“我这房子还能降五十两。”

叶盏赶紧看宓凤娘,她关于讲价这一领域才疏学浅,还要指望宓凤娘救场呢。

宓凤娘不负众望,亲自上阵:“我要造一个风水阵,也不止五十两罢?”

一番唇枪舌战和心理拉扯,直接将时日拖到黄昏太阳落山,房主又饿又累,还渴,最后终于跟家人商议出一个合适的价钱。

这座院子要价两千五百两,因着地域偏僻的缘故,比城里同类型的院子少了足足五百两银子,讲价后是两千四百两。

而且说定了房中的门窗须得留着,家具原样不动。

只不过凑钱却很困难,二千四百两买一座院子算是捡漏,饶是如此,仍旧需要全家凑这笔钱,家里这么多年攒的积蓄、乡下田地的收获、父母接连攒下的银两、银哥儿的俸禄、叶盏玉姐儿五个铺子加上大哥一个铺子,拢共六个铺子的盈利,就连叶璃四处给人画符攒下的银钱,加起来才勉强凑齐。

签了房契,叶家人各个面露喜意:从此叶家也算是在汴京城里有家了!

叶大富赶紧张罗着搬家,两位哥哥将城里那间房子退租,使唤太平车将家具拉到了新宅子。

叶盏姐妹几个将自家墙上挂着的挂画和滚屏画拆掉,将床帐解下,准备搬家。

宓凤娘看着她们拆洗,一边帮忙一边感慨:“这些年一直在搬家。”从叶家村搬到城里,换了好几个房租住,好容易在赵家房子里安定下来,又搬到另一处、再搬到酒楼旁边的后院,算来算去搬家能有十次了。

“以后我们家便能长长久久在这座宅子里住着了。”玉姐儿安慰宓凤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