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名的石窟都是南北朝时期修建的,比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南朝缺一个灭佛的武帝。”
陈武帝陈霸先眼前一亮!
【政局的动乱带来的是思想上的变革,魏晋之后,政治高压,士人不敢妄谈政局,以谈玄为主,发展出清谈之风。他们不谈论具体国事民生,空谈哲理,以驳倒他人为能事。】
评论区
“所谓的士族名流若是谈论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富国强兵,反倒会被人讥讽。”
“他们只是为了消遣时间,彰显自己的清高。”
“比如王羲之写的《兰亭序》中提到,在会稽山的兰亭,群贤毕至,老少咸集,记录的就是一场大型清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刘裕隔空点了个赞,两晋的风流名士膝盖中了一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些士族名流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名留青史者无不是一方大家。比如书圣王羲之,集汉魏以来书法之大成,擅长隶、草、真、行,代表作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后人赞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
王羲之:天幕先贬后夸,让他一颗心忽上忽下的。
他二十三岁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内史等职,没想到最后留在历史上的却是书法家之名!
评论区
“《兰亭集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写法各不相同。”
“《快雪时晴帖》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圆劲古雅,悠闲逸豫。即使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有一种平衡的美感。”
“《十七帖》平衡端正,左右相谐,虚实开合,映带有节!”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
唐太宗李世民抚摸着从内库取来的《兰亭集序》,露出痴迷的神情:“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可惜《兰亭集序》真迹不知所终,据说有可能被唐太宗带进了昭陵。”
王羲之:唐太宗李世民,记住你了!
“《丧乱帖》在唐朝的时候就被遣唐使带回了日本。”
李世民:“什么!遣唐使胆敢偷盗我大唐国宝!”
唐朝皇帝纷纷将《丧乱帖》从内库取出,检查真伪,遣唐使俱被扣押在使馆内,不得外出……
第247章 南北对峙
【除了书法上出了个圣人外,绘画上也有圣人——画圣顾恺之!顾恺之博学多才,擅长人物和山水画,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为中国传统绘画奠定了基础,其本人也被世人称为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评论区
“《女史箴图》描绘的是西晋时期,张华编撰的宫廷嫔妃道德规范,用来约束贾南风的。现存最早的《女史箴图》是唐朝的摹本,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被人抢走,现藏于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怎么又是八国联军!
康熙雍正等清朝君臣的神经瞬间紧绷!
“《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著名散文《洛神赋》而做,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谢安曾见过顾恺之的原作,不由得赞道:“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
【魏晋南北朝最负盛名的诗人要数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拿着酒上门拜访好友,顺便一起欣赏天幕的江州刺史王弘惊喜道:“先生,天幕说的是您吧。”
陶渊明有些微醺,不过头脑依旧很清醒:“没想到老夫也能登上天幕。”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到宋朝初年,他的祖辈是东晋名将陶侃,陶侃在东晋政权建立与巩固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从戎四十一年,官至荆州刺史。但因其出身寒门,虽屡立战功却依旧仕途坎坷,直到病逝都没有能够跻身世族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