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平定北方大地的宇文邕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太子宇文赟继位,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的身份再次水涨船高,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宇文赟贪图享乐,严刑苛法,却对自己拥有的权利极为敏感。杨坚秉公直谏,深受朝野爱戴,也被宇文赟深深的忌惮着。宇文赟多次想要诛杀杨坚,却因找不到借口没有成功。】
评论区
“这是宇文赟最后的机会了。”
“宇文赟也挺搞笑,他杀了那么多无辜之人,何时需要寻找借口。再者皇帝想要诛杀大臣,不就是一句话的事?”
“王轨有一句话说的对:宇文赟不是社稷之主!他有皇帝的多疑,却没有相匹配的手段和杀伐果决的勇气。”
“活该被杨坚翻盘!”
……
【面对权臣的既定结局,杨坚以退为进,决定离开京城,就任亳州总管。此举迷惑了宇文赟,也让杨坚的处境更加安全。】
【此时,杨坚取周而代之的野心已经呼之欲出,他的离开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就被宇文赟送上门来——宇文赟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不够自在,他不过是在后宫与美人们玩耍一会,不过是想要一座豪华点的宫室,不过是打猎时玩的高兴忘了回宫……就要面临群臣一次次的劝谏,那些劝谏的折子摞起来比他都高!】
【这算什么天下之主,做皇帝也太难了!】
【于是,宇文赟产生了一个天才般的想法,他要将皇位传给了儿子,自己做太上皇,那样就不用承担皇帝的责任,还能肆无忌惮的享受皇帝的权利!】
宇文邕:这个混账比高家那一串神经病还要废物!
【公元580年6月2日,身为扬州总管的杨坚正在筹备南征之事,临近出发时,他的足疾突然发作,无法按时出征。就在这个月,彻底解开枷锁的宇文赟死在过度的娱乐中……】
评论区
“哪有这么巧的事?”
“如果杨坚按时出征,他定然赶不上宇文赟的后事,也就没有后来的事了。”
“合理怀疑杨坚在朝中宫中都有眼线。”
“杨坚离开京城的时候就有朝臣拦着他问他何时举事,可见宇文赟的倒行逆施已经让满朝离心离德!”
“杨坚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很快就会有人送上这一缕东风……”
【宇文赟病重之时曾召刘昉、郑译等人商议后事,当时他已经无法言语,并没有留下明确的旨意。刘昉、郑译便以皇帝年幼,无法理政为由,伪造遗诏,命杨坚入朝辅政!】
评论区
“这就是杨坚等待已久的东风。”
“多疑又年长的女婿终于死了,只剩下一个年仅九岁的小皇帝,根本无法阻挡杨坚的脚步!”
“郑译本就有野心,他想要以杨坚为跳板实现自己的权力欲望。他对杨坚说,你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就接受任命,如果不想,我就当仁不让了。”
“但郑译没有兵权,无法压制宗室权臣,只能将这个机会拱手让人,自然要选择曾经的同窗好友杨坚。”
“杨坚掌权后,封郑译为柱国,丞相府长史。刘昉为丞相府司马,册封国公,这明显是在投桃报李。”
“这两个人本就是擅长专营,惯会投机取巧的小人,曾经作为宇文赟的太子属官,他们无底线的迎合宇文赟的癖好,唯他马首是瞻,宇文赟的每一份罪状中都有他们的名字。”
“最后,刘昉参与开皇六年的宇文忻谋反一案,被抄家灭门。郑译贪赃枉法,被杨坚明升暗贬,驱逐出朝廷中央!”
……
宇文邕默默的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录:郑译、刘昉!
他不能因为未发生的事降罪于人,但总能找到机会给他们穿个小鞋,让他们一辈子翻不了身!
【杨坚就这样从负责南征的扬州总管变成了北周的掌舵人,他自封丞相,总领百官,将北周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