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撒一层盐,泼一次清水,这样依次直到把黄豆全部倒入木桶为止,最上面一层是盐,然后盖好木桶盖子,包裹一层兽皮,密封保存。
经过四个月的酿制时间之后,把盖子去掉,用木棍搅拌一下能闻到非常浓郁的黄豆酱香味,做到这一步可就是黄豆酱了,陆衍做了两大缸的黄豆酿制,这一缸小的是用来做黄豆酱和辣的豆瓣酱。
剩下的大缸黄豆用纱布进行过滤,过滤掉豆渣,用新的缸盛过滤好的酱汁,这时的酱油已经出来了,然后盖上薄薄一层网布进行暴晒提纯。
让暴晒好的酱油放到阴凉处静置两月,用盖子密封保存。
这时候再打开的酱油香味浓郁,最后把酱油倒入锅里煮至沸腾装罐就完成了。
做酱油的工序很复杂,需要酿制的时间也很长,直到明年的夏天应该就能吃上了。
虽然做这个酱油比较复杂,青他们几个也愿意学。
在他们看来越是复杂的做法,越显得很厉害。
其实不做酱油也可以,现在部落本来也是有酱油的,但是这种酱油是果酱提纯的,带着淡淡果香味,口感偏甜,用来上色不错。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就像陆衍做的这个黄豆酱油用来做菜适合,像生抽,而部落里原有的酱油更像是老抽。
黄豆做的酱料,不管是酱油、豆豉还是豆瓣酱,都是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
美味值得等待。
把黄豆做的酱都放到仓库保存好,用兽皮盖住隔开,以免沾上细菌。
接下来是做豆腐,黄豆依然是泡发一晚。
倒入石磨里磨成粉浆,把粉浆放到锅里煮至沸腾,期间可以放点菜叶子吸收一下豆浆的浮末。
加入一勺盐卤水,盐卤水是陆衍在盐湖的时候采集的盐水。
把锅里的豆渣放到做好的豆腐模具中,用模具盖子压平,把石块放到盖子上面把盖子压实。
第二天就能收获一大片的豆腐了。
一半用来做豆腐乳和霉豆腐,一半用来吃掉。
取干净的稻草杆铺好在蒸笼上,把切成方正小块的豆腐放到稻草杆上,每块豆腐都要独立分开,再盖上蒸笼的盖子放到阴凉的仓库中等待自然发酵。
陆衍到菜园子里摘了几颗包菜,把包菜叶子种完整摘下来,晾干水分,因为包菜里面会含有大量的水分,需要先晾干脱水。
豆腐块需要发酵半个月,期间先把辣椒粉、花椒粉、陈皮粉给打磨好,然后加入盐和姜末搅拌均匀。
这时候的豆腐块已经发酵好了,每一块豆腐都裹满了白色的菌丝。
用干净的筷子把豆腐块放到米酒里裹上酒液,再放入搅拌好的辣椒粉里,让豆腐块裹满辣椒粉,再用脱水之后的包菜叶片包起来。
用一个大缸,底部放一些干的稻草杆。把包好的霉豆腐放到稻草杆上,一层霉豆腐,一层辣椒粉码平。
最后撒上一碗米酒,盖上盖子,用兽皮包裹住盖子密封保存,静待一月的时间发酵。
霉豆腐能吃的时候就是冬季了。
不过豆腐块现在是能吃了,陆衍也叫上亲朋好友来做秋季最后一次聚餐。
与其余炒菜不同的是,这次聚餐的主菜是烤肉。
今天要做的是韩式大餐,其实陆衍是馋韩式辣白菜豆腐汤,刚好前阵子做的辣白菜已经腌制好了。
先把辣白菜切小段,然后切点大葱,切点青椒,还有带点肥肉的五花。
陆衍更喜欢吃五花煎一点的口感,所以先把五花肉煎一下,煎出油脂再放入辣白菜翻炒,倒入大量清水,加几勺泡菜缸的汤汁。
原本泡菜是带咸味的,泡菜的汤汁也是酸咸的,如果清水加得多就放少许盐调味。
陆衍喜欢加入红薯粉,提前泡好红薯粉丝,下汤锅。再加入两勺辣椒粉,搅拌均匀,小火焖20分钟。
最后放入蒜末、大葱、青椒,搅拌一下,最后放入豆腐再焖煮十分钟。
辣白菜汤一人一大碗,有红薯粉垫肚也不会觉得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