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是谁跟你说,荣阳要找刺客杀你的?”
事实摆在眼前,容不得良嫔不信,此刻良嫔只想知道,究竟是何方神圣提前知晓了荣阳公主的谋划。
李暮歌当时只是随口一说,当然没法将那个人找出来,她转头对上良嫔满是担忧的眸子,一字一顿地说:“我要报仇。”
没错,从她一次次死亡重生后,她心里就一直想着一件事,她要报仇。
荣阳公主只是第一个。
良嫔面露难色,她轻声劝道:“母妃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可若真是荣阳动手,咱们无凭无据,怎么报仇?你告诉母妃,到底是谁提前告知于你此事的?咱们找到那个人,或许对方手里会有证据。”
良嫔说得话听起来很真诚,李暮歌却只想冷笑。
“无凭无据就不能报仇了吗?她杀我,难道是因为我做了对不起她的事,让她拿到了证据?”
李暮歌明白,良嫔不想对付荣阳公主,只因荣阳公主乃是贵妃之女,她的外祖是镇国大将军,手握西北军权。
贵妃本人深得皇帝恩宠,不光有荣阳这个女儿,还有五皇子魏王李时天,姐弟俩无论是在朝堂,还是私底下,关系都很好,相互扶持,良嫔根本没法与他们硬碰硬。
良嫔出身书香门第,家中多为大儒,读书人清贵,权势自然比不得戍守边关的大将军。
良嫔被李暮歌的话噎得一时说不出什么,她对上李暮歌那双满是嘲讽的眼神,只觉面上一阵发烫。
李暮歌想看穿良嫔到底在想什么,她想知道,原身在良嫔心里究竟算什么。
一个存在感不高的女儿,一个愚蠢懦弱可以随意抛弃的弃子吗?
在她无数个死亡后的世界里,良嫔可有动过为她报仇的心思?
李暮歌想起了原文,她恍然大悟,良嫔或许从来没有在意过她的死活。
因为在原文里,荣阳会被揪出来,是因为她站队太子。当时太子被大公主弹劾,无法洗清自身嫌疑,只好将荣阳推出去当挡箭牌。
谁知太子一下子选到了真正的凶手,阴差阳错为李暮歌报了仇。
小说里李暮歌已经死了两天了,良嫔除了哭以外,什么都没干。
甚至荣阳也没有遭到太严重的惩罚。
第3章
“母妃不是那个意思,你若真想对荣阳发难,必须得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否则,你父皇不会帮你。”
良嫔心中恼火,不是冲着李暮歌,是冲着荣阳。
她女儿不争不抢,尊长爱幼,从未做过得罪人的事情,荣阳不声不响便派刺客杀人,实在是太过分!
就算荣阳出身高,有外祖护着,也不该残害姊妹!
李暮歌闻言,稍稍冷静了些,良嫔见此继续说道:“那狼心狗肺之徒,行事如此狠辣,若真要杀她,需得一击必杀,不能给对方翻身的机会。”
找刺客杀回去肯定不行,因为人选实在不好找,荣阳公主早已成婚,住在宫外的公主府上,府上侍卫全是西北边军退下的高手,说句不好听的话,宫中禁军都不一定有那些人厉害,良嫔上哪儿找高手做刺客。
此刻良嫔已经顺着李暮歌的话,将荣阳公主视作幕后主使了。
李暮歌沉默了一会儿,愤怒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下来,她问良嫔:“母妃现在信我了?”
“信,母妃相信你不会说谎。”刚刚良嫔没有回答这句话,现在她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不过,我们一切都得从长计议,这样吧,你被刺杀一事,咱们暂且先压下去,看看幕后主使还有没有别的动作。”
李暮歌并未受伤,现在闹得沸沸扬扬,对她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良嫔关心的话语让李暮歌心里好受了些,她点了点头,同意了良嫔的安排,但还是有些闷闷不乐。
良嫔见此,不知该说什么,温柔地为她端来安神汤,喂她服下后,叮嘱她好好休息,便先走了。
等良嫔离开,李暮歌一个人躺在床上,难得有时间和空闲。
过往她一直活在下一次死亡不知何时到来的恐慌中,每一次轮回都是在她死后,她睁开眼睛时,既要消化上一次死亡的痛苦,又要面对接下来的生死困局,根本没时间一个人呆着,好好想想破局的方法。
光是躲避层出不穷的刺杀,适应她完全不熟悉的时空,不认识的“亲朋”,便已经耗尽了她的所有心力。
现在有时间,正好捋剧情,她想从剧情里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良嫔到底爱不爱原身?
剧情没法给李暮歌答案,但大概能看出来,良嫔爱她的女儿,只不过这份爱,排在许多人后面。
李暮歌很快想明白了良嫔态度前后变化巨大的原因,是因为良嫔意识到,自己有鱼死网破的心,覆巢之下无完卵,良嫔担忧出事,祸及全家。
李暮歌还挺佩服良嫔的,在意识到情况不妙后,良嫔竟然迅速改变了说话的方式,以安抚为主,目的只有一个,让要拼命的李暮歌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