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31节(2 / 3)

孝宗虽然打压戏曲行业,但对于经典的作品,却予以了保护,更是大力修补先帝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可惜了。】

元泰帝心情可谓是被吊得一波三折,怎么又可惜了?

文官们则是从中看出了,后世很重视各方面的文化传承,这一点挺好。

【孝宗在大梁皇帝圈中,其实没什么太出格的副业,可能是被自家亲爹给整怕了。

但偏偏爱吃生鱼片,太医也劝过,还挺尽职尽责,把三国时期陈元龙这个反面教材都拿出来说了,但是孝宗表示他是天子,没事的!然后就逝了。】

【孝宗也因此,虽没有出格的副业,仍有外号,便是大名鼎鼎的——馋宗!大馋小子,把自己吃死了吧。】

百官眼神飘忽,姜衡不忍直视,元泰帝欲言又止,他姜家这是造了什么孽啊,怎么一群糟心玩意儿?把自己吃死了,还不如沉迷副业呢!

鲁王此时脚下已经快抠出一座鲁王府了,能不能让他回府啊?他就想不明白了,他明明就很正常的!难道皇位有诅咒,当了皇帝就变异不成?

“还真有人能因为馋把自己吃死啊……”

民间,不少百姓吸溜一口,这生鱼片得多好吃啊,皇帝为了吃连死都不怕,也不知道吃的是什么名贵的鱼,诶,要是他们能像皇帝一样想吃什么吃什么,才不会一直吃一样东西呢,一天换一样!

“婆娘,今天吃啥啊?”

“刚挖的野菜,新鲜嘞。”

“哦。”他清醒了。

“哦?嫌弃就别吃!”

“诶诶诶,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听我解释啊!”

【但不可否认,在梁一朝,戏曲是繁盛的,也孕育出了许多的经典作品,缠绵悱恻的爱情,慷慨悲歌的忠义,应有尽有,哪怕是现在,戏曲依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而作为戏曲同时期发展起来的通俗文学的代表——小说,发展到现在,就太过丰富了些,当然,我们这一期聚焦的重点,是大梁的小说。】

“通俗文学,小说?话本?”

“市民阶层?应当是描写故事更简明了吧?”

【小说,同样是鹤仙给带热起来的。】

【刚登基的时候,鹤仙在政事上并不忙碌,有汪相在费心,但鹤仙也不是能闲着的性子。

于是鹤仙就经常去翻阅大梁开国时期的记录,身旁还带着绣衣卫指挥使昆石,多次召见京卫指挥同知张定宽,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指挥唐季山,东五城兵马指挥李延爻。】

元泰帝满意地点头,绣衣卫给心腹,张定宽唐季山都是伴读,关系不错,以当时的情况,纵使丞相掌权,小九继位,他们也会天然偏向天子,李延爻只是狐朋狗友,但是卫国公那老狐狸家的小辈,蠢笨不到哪儿去,提携是完全正确的。

天子势弱,自然要想办法与武勋集团联络感情,没毛病。

只是……这和小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被提到的张定宽唐季山和李延爻三人,则有些紧张了起来,主要是担心这天幕,也给他们来一套“没脸”套餐。

【改元后不久,鹤仙拿着一本自己写完的《大梁英雄传》去找徐大大,对此阿婆主只能说,好惨一徐大大。】

徐大大,这谁?

“徐大大?”

“朝中有人叫这个名儿?”

“好怪的名字。”

“等等……莫非是少詹事徐甫?甫有大的意思。”

“那为什么要叠叫?”

被注视的姜衡:……

东宫的徐老师觉得不妙。

更不妙的是,天幕立马放出了久违了的太宗日记。

[弘德元年四月二十三,多云,开心]

[终于把初稿给赶出来了,石头说很有戏剧性,但他只会偏向我,听听就得了,我写得啥我自己有数。

延爻表示写得太白话了,但要他提出建议又装死,定宽和季山只想提前出生抢他们老爹的戏份,没一个靠谱的。]

宜川侯与延川侯迎来了同僚戏谑的眼神,这就罢了,陛下竟然也在看他们的笑话,就好像终于不是他一个当爹的被创了一样,当真是人心不古!

卫国公则偷偷松了口气,孙儿应该还是孝顺的。

昆石昆将军表示,春和戏社都是殿下办起来的,写个小说而已,能差到哪儿去?这些人真是没眼光。

大梁君臣们已经反应过来了,这大梁英雄传,大概就是写的陛下打天下的故事,带有政治目的的小说啊,既是强调大梁的正统,又是趁机与武勋集团联络感情,就是方式与众不同了一点。

[想了想,还是得找专业人士,就……徐老师吧。

徐老师虽然喜欢摸鱼,但以徐老师的强迫症和责任感,一旦看了我的初稿,还能忍住不改?

就算能忍住,在徐老师这儿过了一遍,怎么就不是徐老师参与了创作呢?

名声在外,徐老师肯定不能忍,还不是得帮我改了,我真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