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云姐儿一句,陷入了自己的思绪里。
朗哥儿没有回去西柳村,他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云姐儿就比划着跟他讲:“后院里有桃树,想吃就可以自己摘,还有羊奶可以喝。墙边儿上放了好高的兔子笼,里面养着许多兔子。”
朗哥儿问:“像庄子上,三伯家那样?养了许多兔子?”
云姐儿笑着点了点头,“小兔子很可爱。”
朗哥儿眉头微微蹙起,从他口中冒出来一句云姐儿不爱听的话:“臭。”
云姐儿收了笑容,盯着朗哥儿看,心道:朗哥儿一点儿都不可爱。
赵氏跟苏桃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苏桃歪着脑袋想,兔子便便是臭的吧?她当时养兔子的时候可是没有感觉的,那一笼笼的兔子都是铜板呢。
且家里的兔子还没有京城这边卖的贵。
她可是从小就跟着她娘养兔子呢,也没有感觉兔子臭。
朗哥儿跟他们是不一样的,他有个好爹,一出生他爹就已经做了官,虽说俸禄不高,可是已经吃穿不愁了。
他生下来过的就是好日子,似是不能理解努力生活的艰辛。
朗哥儿说兔子臭,云姐儿不想理他了,他见云姐儿不理他,自己又巴巴地伸出小胖手掰着云姐儿的脸望着她笑。
云姐儿烟消云散,两人又聊了起来。
苏桃跟赵氏互看一眼,都抿着嘴笑了起来。
苏桃突然想到之前苏虎说过的话,原来如此啊!难怪他说他的那些同窗都计划着要出去游学呢。
现在想来,她也能够理解了。毕竟苏虎的那些同窗都是富家的公子,一直生活在京城之中,所接触到的也就是京城这么一片天地。
至于外面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所知便是来自京中各种小报。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走出去,才会有所感悟。
而这样一来,等到他们参加科考时,就不会言之无物了。待到他们入仕为官后,也才能真正地了解民间疾苦。
第292章 宫中伴读
过了十五之后,齐贺日日晚归,苏桃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忙些什么。
二月初的一日,云姐儿去了何家不在,苏桃抓着朗哥儿教他识字。赵氏在里间收拾布匹。
这几年节庆日,布行那边会往家里送布匹,赵氏找两匹送去庄子上让杏儿做衣裳。
当年杏儿刚来京城的时候,齐家这边找针线娘子回来做衣裳,往往连杏儿跟齐三郎的都做上。
杏儿跟齐三郎在庄子上,穿不着锦缎丝罗的衣裳,好衣裳都放着不舍得穿,便递话给苏桃,让她别连着他们的衣裳一起做了。
赵氏捡细棉布出来,让喜子送到庄子上给杏儿,让她给齐三郎做衣裳穿。
次里间的罗汉榻上放的都是布,紫昭掀开帘子通禀:“老太太,吴三太太来了。”
赵氏听闻忙走了出来,吩咐紫昭,“你去叫太太一声,再去灶房那边拿茶果点心来。”
紫昭应了一声,站在门口帮陆娴打着帘子等她进去。
陆娴进了屋,看只有赵氏一人笑着说:“伯母,今儿怪清闲。”
“桃娘在前面院里教朗哥儿识字呢,我让紫昭叫她去了。”赵氏上了迎陆娴,指着椅子让她坐,“快坐下吧。”
陆娴坐下来,笑着问赵氏:“朗哥儿才三岁,这么快就启蒙了?”
赵氏笑得一脸无奈:“云姐儿去何家了,家里只他一个,小时候还好,乖乖巧巧的自己待着自己玩。现在大了,到惹鸡逗狗的年岁,一刻都不安生。他娘抓着他认认字,他能消停会儿。”
陆娴轻轻柔柔地笑起来。
赵氏也笑,顺便跟她说说云姐儿小时候的事,“云姐儿小时候很乖巧,就是话有些多,问东问西的。”
陆娴笑眯眯,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赵氏,她想多听些云姐儿小时候的事。
赵氏见了,了然一笑,“桃娘也是进了京才开始跟着五郎学识字的,在临阳的时候,空闲时间,桃娘就想着教云姐儿针黹女红,她倒也乖乖地学,就是让她开始缝的时候,她能将一块小布头缝成一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