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一怔,忙说:“三郎是个孝顺的,你们拿来这么多,咱们一家给他们送去一罐尝尝鲜。”
杏儿应好。
赵氏跟苏桃、杏儿坐在一起聊天,看着朗哥儿、福哥儿两个在一旁玩,还有云姐儿抱着的甜姐儿。
她感叹道:“除了云姐儿,朗哥儿、福哥儿、甜姐儿都没有回过西柳村呢。”
苏桃接话:“娘若是想回去,咱们等来年夏初或秋初天气凉爽的时候回去一趟吧。”
赵氏想回去,可是孩子还小,她需得顾着自己的小孙女,“咱们甜姐儿还小,等她再大些吧。”
赵氏提起来西柳村,三人便聊起了西柳村的人和事。
齐三郎的蜜蜂刚养起来,要是回去也得等些年头,等孩子都大了,回去刚刚好。
三人就这么愉快地聊着天。
福哥儿走路稳当了许多,屁颠屁颠地跟在朗哥儿身后,哥哥、哥哥叫个不停。
云姐儿就想抱着甜姐儿玩,甜姐儿越大越好玩了,她眼睛乌溜溜地,像一枚闪闪的乌黑的宝石。
皮肤又白又嫩,嘴巴红红的,她真想抱出去给福宁公主和盈姐儿看看。
甜姐儿爱笑,你看着她只需动动嘴巴,她看见了便咯咯地笑。
云姐儿可喜欢了,这么可爱的小妹妹只有她有。
第344章 斗转星移
阳春二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一片春意盎然中,苏家喜事临门。
苏青山询问了苏虎,知他与沈家的小娘子情投意合,便请了汴京城有名气的媒婆去沈家跑了一趟。
不说这段时日京城中人人乐道的天子近臣齐子贺是苏家的女婿,但说苏家刚来京城没几年,就将酒肆做得风生水起。
且苏家的郎君年纪轻轻便中了秀才,现在还在国子监里读书,以后中举中进士感觉都是必然的。
沈家自家的郎君跟苏家郎君是好友,他的人品自是没有话说,且小儿女两人也早已种下情根,但凡家中爹娘是个清醒的,都会同意这门亲事。
果然如大家所想,提亲很顺利,沈老爷亲口应下了这门亲事。
媒婆高兴地回来报喜,苏青山给了十两银子的赏钱。
得了喜讯后,苏家便开始准备送往沈家的礼物,等着媒婆过去沈家换粗帖回来。
几日后,换回了粗帖,苏家人一看,跟苏青山打听到的一样,沈老爷之前沈家还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
沈家姑娘在家中行三,今岁才不过十四。
苏桃掰着指头一算,苏虎怕是在人家小娘子很小的时候就看对了眼。
粗帖换回来后面就是安排相看,苏虎跟沈三姑娘郎情妾意,早已是两情相悦,相看不过是走个过场。
苏家这边还没有相看,就早早地写了细帖出来,开始准备聘礼。
不说最好的,总归要比普通的好一些。
顺子被苏青山安排出去采买。
夏末秋初,苏家就抬了几十箱子聘礼去了沈家下聘。
聘礼财礼已下,两家约定待沈三姑娘及笄之后再商谈婚期。
用了半年的时间,苏家算是将苏虎的亲事敲定了。
这一年事儿挺多,陆二姑娘陆婉出嫁了。
杏儿又有了身孕,齐三郎又雇了个女使回来照顾她。
斗转星移,转眼间两年过去了。
云姐儿已经是十三岁的大姑娘了,从此以后再不用去宫里伴读。
在宫里读书这些年,针黹女红是一点儿也没学,赵氏想着给云姐儿找个针线娘子回来教她女红,她是一点儿也不愿意学。
针线笸箩被孤零零地仍在和合院的西次里间,人早已经没了影踪。
春寒料峭,桃染院里还燃着炭盆,苏桃抱着肚子靠在罗汉榻的软枕上休息。
赵氏进来见苏桃大着肚子侧躺着,身上也没有盖什么,便拉过旁边的薄被给她盖上。
赵氏刚将薄被给苏桃搭上,苏桃就睁开了眼睛,她含糊地叫了声:“娘。”
“外面天还冷着,睡觉怎么不搭着些?”
苏桃撑着坐起来,靠在软枕上,“屋里还燃着炭盆,一点儿也不觉着冷,娘不知道,怀着身子最是怕热。”
赵氏真不知道,可是她担心苏桃是真的,“眼看着快生了,还是要照顾好自己。”
苏桃应了一声:“知道了,娘。”
赵氏问:“我进来怎么没见甜姐儿?”
苏桃不解地瞅了赵氏一眼,“娘不知道吗?过几日六王爷要从宫里搬出来,正式入住王府,云姐儿出去买贺礼去了,甜姐儿吵着要跟过去,她便连甜姐儿也带走了。”
赵氏哼了一声:“这丫头是越长大越管不住了,怕我抓着她让她练针线活,竟是偷偷跑出去了。”
苏桃弯起眼睛笑了起来。
赵氏说她,“你可别笑,娘都是为云姐儿好。”
苏桃笑着说:“娘,我都知道。”说完,苏桃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