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苦笑起来。
“恐怕这只是我一厢情愿了……”
而刘连此时却因为龙潭山之行的天道循环,还有对当初宝济和尚教授根本印,再到自己同黄龙寺渊源的了解,让他对天道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又以百态存于自然。道有非恒道,恒道。可想,不可想;可感知,不可感知;有意。无意……道生一切,一切源于道……”
这是曾经刘伯温对刘连关于天道的讲授,此次顿悟,刘连脑中情不自禁想了起来,再次体味,感觉自己境界上又有了新的升华。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是曾经的宝济和尚对刘连的提点,当时刘连只是记住了,但现在回味起来,再想想当初自己的理解,又多了一层明悟。
“道就是自己,我就是道,我在道中,道也在我之中,无论我有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带来千差万别的变化。”
“天道不因我而变,但我却因我变而变,一个永恒,一个变化,永恒相对于变化,也是变化;而变化相对于永恒,也是永恒……一切都在自己的感知!
言出法随!”
想到这里,刘连陡然睁开双眼,精光四射!
刚刚那一瞬间,刘连几乎触摸到了佛门中言出法随的无上之境,但也幸亏他见机不对赶紧收回心神,否则自己境界根本上,绝对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而此时,太阳从地平线跳起,一缕朝阳射了过来,让刘连双眼熠熠生辉,眼中难掩兴奋之情!
虽然他从言出法随的顿悟中立刻掐断,但也不是没有收获,相反还收获颇丰——刘连之前在九星十八宫阵法中,吸收星力突破进阶的灵识内敛境界,现在又有了突破!
进阶灵识内敛中期!
不仅如此,因为这次顿悟,刘连的根基更加稳固!
“呵呵,刘连,恭喜你突破。”
百壁微笑的向刘连祝贺,眼里流露出一丝感叹,刘连这一顿悟的功夫,就有了进步,而自己十数年了,却依然没有任何寸进。
“难道,我之前想错了?”因为刘连,百壁禅师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道路。
曾经百壁禅师的师父给他取名百壁,就是让他面壁修炼,以此来静心,达到荡涤心神,无欲无求的最高境界。
这些年,百壁禅师在黄檗寺周围山峰多次闭关,早已面壁超过百次,却依然停留在如今真言境初期巅峰的水平。
虽然百壁禅师对提升早已看淡了许多,但现在看到刘连突破,他心中还是起了一丝涟漪。
“看来……之前的修持还是不够啊,心不静,如何摒弃外界而顿悟?”百壁禅师心里感慨道。
而此时,回过神的刘连笑着对百壁禅师道:“谢谢大师护法,刘连没齿难忘。”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百壁禅师微笑道,对于刘连顿悟的内容和机缘只字不提。
刘连笑了笑,刚刚百壁禅师些微失落的表情他看在眼里,刘连不知道因为什么,不过,对于百壁禅师虽然接触只有很短的时间,但两人却非常投缘,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回头寻个机会问问吧。”刘连心道,随后道:
“大师,我们进去吧?”
“好。”百壁答应道。
说着,两人抬步上了山门,而就在这时,刘连眼神不经意间的一掠,却让他整个人如同石化般矗立在那儿,再也动不了了。
百壁禅师见刘连古怪的神色,不由诧异的转过身,顺着刘连的目光,发现他盯着的是大门两旁的楹联。
那是刘伯温写的一副对联:吕祖参禅到此间,始释修行奥妙;黄公访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缘。
这幅对联在百壁禅师第一次来黄龙寺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字斟句酌的短短二十六个字,却是对黄龙寺传承极为精妙的诠释。
曾经百壁禅师也对这幅对联揣摩过不少次,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而每一次揣摩,都让他对刘伯温佩服之至。
“这幅对联很不简单啊,刘公作为一个道教人士,却对佛教文化钻研如此之深,字句话锋间无不充斥着禅机,难怪能辅助朱元璋夺得天下,一统江山,成就赫赫英名。”
百壁禅师感叹道。
听到百壁禅师话语里对父亲的推崇备至,再见到父亲的笔迹,刘连刹那间几乎热泪盈眶。
的确是父亲的手笔——刘连一眼就认了出来。
想到六百多年前,父亲也跟自己一样,站在这里,写下这幅楹联,刘连就感到一阵心潮澎湃,激动的难以自己。
这种穿越时空的错落,最让人缅怀。
“不知道,父亲当初在这里,眼前还是不是这幅景象,他有没有想到,六百多年后,我会来到这里?”
想到父亲,刘连脑海中就不禁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还有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斯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