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61节(1 / 3)

施老头突然狡黠一笑:“我连过年都没吃到一口肉,你可有办法?我要吃六味斋的红闷大肘子。”

其他几个老头也是微微一笑,都知道施老头这是存心想要试探试探这位林三七的底线。

沈院长一听,同样微微一笑,他笑是因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老头们要求越多越高,说明他们都想好好活下去,这样去昌平农场也能保重身体。

他最怕的就是老头们变得无欲无所求,说明是心死了,人没有了精气神,离死期也不远了。

林三七听到施老老爷子的要求,果断的一拍胸脯:

“这个要求虽然挺高,但包在我身上,不过几位老老爷子到时也要手下留情,得找一些我办得到的事情,这里我先谢过大家了。”

施老头对林三七的态度显然很满意,这才转头对沈院长说道:

“行了,古话说知恩要图报,咱们这些老家伙以后还得靠他养活。所以只要他是这块料,至少我肯定倾囊相授,绝不藏私,至于能学到多少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沈院长也感慨道:

“说起来也是我惭愧,没能好好保护大家,就连你们的徒弟们也没能留在首都,陪伴在你们身边。不过国家百废待兴,去支援地方也是为人民服务,或许哪天他们回来也已经是一代大师了。”

萧龙友老爷子苦涩地摆了摆手:

“沈院长,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为我们做得够多了,要不是你这农场计划,恐怕我们的处境会更艰难,要说感谢的人应该是我们才对。

第209章 改造小组小组长

萧老头的一番话听得会议室里的众人都是一阵欷歔。

曹颖甫老爷子抱着茶杯苦笑道:

“我去了开封,那边什么情况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也不想多说,说多了都是给地方抹黑。总之要是没有咱们医院召我回京,恐怕我是活不到春天喽,呵呵。”

“那我比你好,我是去了川省,那边灾害不算严重,就是粮食调出川蜀太多了,老百姓意见很大,那个姓李的现在都被骂得自闭了,他完全就是吹火筒拷洘洘儿--骚拷。”

郝占臣老爷子说得比较激动,方言都喷出来了,显然老头比较气愤。

旁边的韩帮绪老爷子忍不住吐槽道:

“你们这些老家伙就是脑子不开窍,活该饿死,咱们是干什么的?咱们是大夫呀,平时在乡下的时候给人治个病开个方,病人给个馒头当诊金不过份吧?有条件给咱一个鸡蛋也应该吧?怎么会饿死呢?”

蒋宗会老爷子笑骂道:

“韩老针,你他娘的还好意思说?你的拿手好戏是针炙,就一把银针走遍天下,不用药都行。我们是要开药的,没药怎么能治好病?你说农村都穷得吃土,哪来的药材噢。”

韩老头故意翻白眼:

“那是你们学医不精,来来来,现在叫我一声师父,我收了你们这群乖徒儿,马上就把我们韩家针教给你们,怎么样?”

“啊呀,韩老针,你个老不死的想屁吃?”

“就是,你以为就你会针炙?督脉十三针老子也会!”

“这次去昌平,让韩老针拿着针炙去农村化缘,化不到就饿死丫的!”

“哈哈哈~~~~”

老小孩老小孩,吵着吵着就笑成了一团,显然能回京让老人们的心情都愉快了不少。

这些老头挺惨的,解放前个个是人中龙凤,解放后在中医院也都是国宝,可是犯了错误去了外地却成了稻草,人人避之不及,更别提什么额外照顾了。

过年前林三七在忙着满世界采购(旅游),沈院长和一众中医院领导们则是在满世界捞人,把已经被遣送回原籍,或者下放到农村的老头们一个个都找回来,接回了中医院。

这样做沈院长和其他领导都是担了风险的,可谓是功德无量,非常有担当。

当然中医院的理由也充分,老头们“保外就医”嘛。

这些老头最年轻的陆渊雷今年71岁,最老的任应秋是85岁,哪怕是施今墨也已经79岁。

老头们一个个都是体弱多病,风烛残年状态,根本就不能劳动,地方上还得管着一日三餐,完全不可能给地方上产生什么经济效益,只能算负资产。

关键这些老头一个个都不是简单身份,地方上接手也是烫手山芋,不接吧这是上级任务,接吧这是请回来一个祖宗。

其实几十年后也一样,那些八九十岁的老年人犯罪,哪个监狱敢接收?都是早早让家属接回家,说好听点叫保外就医,居家监视。

现在中医院主动要求接收,带回首都劳动改造,地方上送瘟神都来不及。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老头医术高明,农村地区又医生奇缺,为什么不让他们发挥余热呢?

问题是,谁敢哦,上面让他们来改造,又不是让他们来享福的,你要反抗上级?

送走了这些老国宝们后,沈院长特意将林三七留了下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