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375节(1 / 3)

今天确实没有白来,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向。

同时被两个尚书挤兑,饶是想强硬的王司徒也皱起了眉头,一边思考着深层次问题,一边琢磨着怎么应对。

正在这时候,吏科给事中齐世臣跳了出来,“我有一个疑问,巡按巡盐这样的御史差遣实在要害,一般任期就是一年左右,以防止久任弊端。

而两淮巡盐蔡时鼎似乎任期已经将近两年,违反了规矩,这是为何?”

王司徒却愣了愣,有点受宠若惊。

他真没想到,申首辅的“御用打手”竟然主动跳出来帮自己说话,让自己享受了一把首辅待遇。

反应过来后,王司徒便对左都御史吴时来说:“外差御史都是都察院派的,关于蔡时鼎的任期,都察院作何解释?”

吴时来毫不犹豫的卖了左副都御史石星:“是石副宪力主让蔡时鼎延期。”

石星顿时感到蛋疼,当初是王世贞来信,请求让蔡时鼎继续干下去。

他作为复古派“续五子”之一,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当然不会违背老盟主的提议。

当时不觉得这算问题,没想到还成了黑锅。

齐世臣立刻大声说:“蔡时鼎违规超期,久任必有情弊,朝廷不可采信他的奏疏!

应当立刻另派御史去扬州,替换蔡时鼎,然后让新巡盐御史再去查明蔡时鼎所奏之事!”

王司徒赞赏的点了点头,首辅的“御用打手”果然好用,也附和道:“齐拾遗有理有据,言之有理!”

大司寇陆光祖喝道:“简直荒谬!难道因为蔡时鼎弹劾林泰来违法,就要先取消职务再调查?

那为何不同等对待,同时也撤了林泰来?

再说不只是蔡时鼎一家之言,还有盐商联名向许阁老投书,控诉林泰来违法,而许阁老已经把盐商的上书转给了刑部!”

许阁老就是次辅许国,徽商出身,和很多扬州盐商是同乡。

王司徒也是有脾气的,当场怒道:“如果随便几个人联名检举就能作为证供,那还要朝廷官员作甚?”

陆光祖答道:“联名检举固然有扰乱司法嫌疑,但反应的却是民意。”

忽然有个通政司官员走了进来,挥了挥手里的章本,开口道:“刚到一件奏疏,从扬州发来的,诸公理当知晓。

原兵部尚书张佳胤、南京兵部右侍郎王世贞、原兵部左侍郎汪道昆、原河南左参政吴国伦等十数人,在扬州城联名检举两淮巡盐御史蔡时鼎!”

众大臣听到这个奏疏,无论是什么立场,此刻齐齐懵逼,这是什么鬼情况?

这帮半退休或者已退休的文坛大佬,到底喝了多少假酒,怎么就一起检举蔡时鼎了?

率先回过神来的王司徒“哈哈”笑了几声,对陆光祖嘲弄说:

“敢问大司寇,几个盐商和一群文坛领袖之间,谁才是民意啊?”

(本章完)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刚到一件奏疏(下)

当今通政司左通政的姓名,放眼整个朝廷里,那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他叫徐申锡,徐是申首辅曾用过的姓,申是申首辅恢复后的本姓,锡是另一个大学士王锡爵的锡。

最关键的是,徐申锡居然还是苏州人,和申王二相算是同乡。

所以徐申锡的姓名在朝廷里被引为笑谈,成为一个梗,这让徐申锡非常不忿。

时间长了后,徐通政的心态就有点炸,变本加厉的反过来喜欢看别人的乐子。

徐通政知道今天部院大臣、科道言官在东朝房开会,所以看到文坛领袖联名检举两淮巡盐御史蔡时鼎的奏疏后,他觉得这是一个挑起乐子的好素材,就直接派人把奏疏扔进了东朝房。

这样有一种趁着别人蹲茅厕时,把爆竹扔进茅坑里的快感。

可以说,徐通政的目的达到了,这封奏疏把所有大佬们都整蒙了。

十几个文坛领袖人物联名弹劾一个官员的事情,前所未有闻所未闻。

尤其是左副都御史石星,开始怀疑王老盟主是不是老糊涂了?

先前你王老盟主传话说,让自己把蔡时鼎这个巡盐差遣延期,现在反手就带头弹劾蔡时鼎,这不是坑自己吗!

文坛大佬的联名奏疏里主要内容是,巡盐蔡御史横暴不法,指使家奴走私并栽赃扬州卫,激起了扬州卫兵变,幸赖苏州卫千户林泰来极力斡旋,没有酿成更大祸事。

很多人都想知道,什么叫“林泰来极力斡旋”?似乎这句话才是奏疏的灵魂。

但很可惜,奏疏里并没有详细说明具体情况,反而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了。

王司徒笑完了后,又对礼部尚书沈鲤说:“这不只是民意,还是士林舆情,沈尚书说句话啊。”

按惯例涉及到文坛的事务,一般都是要听听礼部意见的。

沈鲤此时的心情,就真像是去年那次,眼睁睁看着左都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