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耶,秦念此言有失偏颇!”
李世民连忙否认。
李渊连忙看向天幕——
还好,世民这话是对他说的,不是对天幕所言。
不然他不仅被秦念无意间中伤,还要看世民这违心之谎为大唐臣民所见。
“这天下本就算得上是你打下来的,秦念之言并无偏颇之处。”
李渊早就看开了。
观天幕许久,他也学到了不少。
若是遇到这种无法反驳的贬低,大可以效仿汉高祖直接承认。
如此一来,连秦念这种人都不好继续纠缠。
还能博个心胸宽广的美名。
【刘彻:他那么爱哭,怎么打天下?!】
刘彻震惊。
就今天的天幕,李世民都哭几回了?
这怎么可能是定鼎天下的皇帝?!
【秦念:“自古帝王能兵者无人能出李世民之右,其次朱元璋耳”——在朕之前,这句话是公认的。】
秦念这可真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纯粹瞎编。
她是综合甲方给的人设作出的判断。
“造反推翻嘉庆的皇帝”——嘉庆时期虽然起义不少,但起义能被平定,其根本原因就是还没有走到王朝的败亡期。
百姓虽然苦,但还不至于苦到大多数人都活不下去。
从后期的赔款也看得出大清不穷。
政府不穷,百姓还能生存,再加上“始皇后人”的负面设定,这个人设还能造反成功,这难度不比隋末元末高得多?
——始皇后人,意味着不能打反清复明的旗号。
【刘彻:……】
刘彻幽幽地盯着天幕。
照秦念这个说法,帝王中兵者前三,就是秦念、李世民、朱元璋?
没有他刘彻,是因为他未曾御驾亲征?
【朱元璋:朕自认用兵不如唐太宗,你又如何自认胜过他?】
称王之后,朱元璋就多坐镇后方,并不像唐太宗那般常率军冲阵。
秦念说他兵不如唐太宗,朱元璋认。
可这秦念何以敢这般自称?
朱元璋这话也就随口一问,原以为问不出,会被规则所阻,不想却也问了出来。
是天幕规则有所松动?
【秦念:具体的不能说,只能说朕造反的难度比你和二凤高得多。】
具体怎么造的反?
秦念还没编出来。
等甲方预告话题是她的时候再编也来得及,会提前一天呢。
何况这种用于解决意难平的皇帝聊天群,大概率不会轮到她这个假皇帝。
假皇帝哪来的意难平?
【朱元璋:……】
朱元璋低头看向史官呈上来的奏章。
上面是七个姓氏为爱新觉罗的异族,后附声誉排名与民心排名。
这些异族的声誉排名,最低的也在中游。
而不是如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那般位居昏君之列。
秦念造反的难度,可想而知。
【秦念:刘小猪,现在知道为什么李世民是二凤了吗?】
【刘彻:始皇帝也没亲征过。】
这话说出来,刘彻也发现天幕的规则不似最初那般严苛。
尝试着说“三征百越”,为规则所阻。
看来也只是有所松动,规则限制依旧存在。
【秦念:你也知道是“始皇帝”,那祖龙一词有哪里不对?】
【刘彻:……哼!】
嬴政不自觉露出笑容,又很快收敛。
【秦念:不逗你了。二凤的昵称,来自于他在贞观七年所作的《威凤赋》中以凤自喻,他的功绩也配得上“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的威凤,故而后世皆以他为凤。】
看到“不逗你了”一词,刘彻愠怒。
然而他也只能愠怒。
【武曌:为何不是以“威凤”相称?】
李世民也想问这个问题。
又怕秦念难得予以褒赞,他一问就会转贬。
一时犹豫,武曌就已经帮他问出来了。
【秦念:昵称,就是要亲昵,“二”字来自他是李渊次子。威凤听着太高高在上,与他爱哭的性格不合,所以二凤广为流传。】
【李世民:……】
李世民很想辩解自己并不爱哭。
……好像没什么说服力。
“祖龙”这个词也很高高在上。
但李世民很快又意识到,从始皇帝在群里的发言来看,其性格确实高高在上。
后世既然是秦念复秦,其治下的百姓也不敢对始皇帝不敬。
再当想到刘彘、刘小猪之称——
二凤也挺好。
【刘彻:朕亦作《白麟之歌》,当为朕改称麒麟!】
李世民竟是因诗作而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