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5章(2 / 2)

那个拥抱,让她十分安心。

此刻,她看着窗外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那个曾经需要被庇护的自己,正在学习如何为别人撑起一把伞。

这把伞或许还不大,但足够坚实。

而伞下的空间,也正温柔地支撑着她自己。

第96章 暗涌

与陶念渐渐步入正轨的事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知韫所处环境已经出现的日渐下滑的趋势。

林知韫内心的焦虑也渐渐滋长,但她因为有过创办基金会的经验,知道创业型学校,初期困难总是在所难免。

所以,她也尽量说服自己,不要过于杞人忧天。

更深层的原因,是她不愿,也不敢让陶念担心。

陶念刚刚站稳脚跟,正满怀热情地开启新生活,她不想用这些不确定的阴云去笼罩那份喜悦。

于是,她开始选择性分享。

晚餐桌上,当陶念兴致勃勃地分享白天的成就与烦恼时,林知韫会微笑着倾听,适时给出建议。

轮到她时,她则轻描淡写。

她将忧虑死死摁回心底,反而更加投入地工作,仿佛只要她设计的课程体系足够完美,就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外部世界带来的不确定性,为她所珍视的这片教育实验田,争取一线生机。

她加班的时间越来越长,书房的灯亮到深夜。

那灯光,既是对理想的坚守,也像是在不安的暗夜里,为自己点起的一盏微弱的、试图驱散迷雾的灯。

然而,堤岸的裂缝已在深处蔓延,潮水正在上涨。她站在理想的孤岛上,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内心却早已波涛暗涌。

陶念的迅速适应能力强,工作能力也很出色,很快便在文学院学工办显露出来。

她负责的“新生经典阅读沙龙”活动,因形式新颖、学生参与度高,破天荒地被校级宣传平台报道,获得了分管副书记的点名表扬。

赞誉之下,微妙的波澜也随之泛起。

这日临下班,资深的张老师抱着一摞材料笑吟吟地走过来:“小陶,能者多劳!我家里孩子突然发烧,这几份贫困生认定材料明天就要交,你刚受过表扬,思路最清楚,帮姐姐审核一下,务必严格把关哦。”话里是亲热的托付,眼底却无真正的焦急,那摞材料不偏不倚地放在了陶念正在整理的活动总结上。

陶念正在打字的手微微停留了一瞬,抬头时已漾开谦和的微笑:“张老师您放心,孩子身体要紧。我手头总结也正好需要参考这些材料,可以一并梳理。不过最终认定标准您最权威,我初步筛一遍,标出存疑点,明天一早请您最后定夺,这样既快又准,不会耽误事,您看可以吗?”

她接下了任务,却也设定了边界。她负责初步梳理,对方仍需最终负责。

这样做,既维护了表面和谐,也守住了原则。

当晚回到家,她一边整理材料,一边忍不住向林知韫提起白天的“小风波”,语气带着点新手通关的小小得意,也有一丝困惑:“……其实我就是觉得,把事情做好,怎么反而好像有点不对劲了。”

林知韫正对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是一封言辞闪烁、关于设备采购延期的回复邮件。

她不动声色地合上笔记本,转身将一杯温水递给陶念,笑意温和:“这说明你做得足够好,好到让人看到了‘威胁’。但你处理得很好,不卑不亢。”她语气平静地分析着办公室政治,心底却泛起一丝苦涩的对比。

陶念面对的,是成长中必经的、具象的职场摩擦;而她所处的环境,却是不确定性的、摇摇欲坠的边缘。

这种“稳定”的烦恼,此刻竟让她感到一丝丝的羡慕。

几天后,陶念主导的活动大获成功。

庆祝那晚,她们的小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陶念脸颊因兴奋和一点果酒泛着红晕,眼睛亮晶晶地描绘着活动现场的细节。林知韫微笑着倾听,为她夹菜,分享她的喜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