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o4章(2 / 2)

也有人仕赵。

大家族嘛,谁喜欢绑死?

本来还琢磨着,赵国若在,他们继续安安稳稳当贵族,赵国若亡,借着这一层关系,低调些,也能安稳落地。

现在好了,不得不二选一了。

陆陆续续收到自家远在咸阳的孩子送来的“劝降信”后,一群赵地的豪强贵族齐齐骂爹。

内有赵人起义、外有秦军压境,他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当然只能选秦军啊!

秦国毕竟还是有顾忌的,为了让他们那已经效忠的孩子安心,也为了让其余诸国有子弟前往咸阳的家族安心,只要秦军先一步占领他们所在的城池,必然会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若换成赵人起义军……

谁知道率先打到他们这里的,是真起义军还是假起义军?

钱财家产被抢就已经很让人伤心了,若是连小命也保不住,那真是连哭都没头没脑了。

该死的赵迁!

没用的家伙!

一天到晚就知道搅风搅雨,结果连个暴民作乱都压不下去,真是活该被秦国给灭了!

李牧独自坐在山坡上。

夕阳西下,即将隐去的霞光,落在三三两两归家的黎庶身上。

自他任命张良为客卿后,潜入代地的这群秦人越发明目张胆,俨然将邯郸当成空气、将代地视为秦土,也不偷偷摸摸地赈灾了,直接带着代地黎庶开始灾后重建。

修房修路、挖渠犁田,会木工的被集中起来打造曲辕犁等农具,农人们跟着新赶来的几个农官学习增产之法,白日里忙忙碌碌,到了夜间,还被组织起来学认字。

代地黎庶们都很积极。

不用新农具和增产的法子,是因为他们不想吗?不识字,是因为他们愿意当文盲吗?

没有机会而已。

黎庶们虽然没文化,但不代表他们分不出好坏来,别管是赵人还是秦人,既然是为他们好,当然不能往外推。

李牧:“……”

安能辨此地是秦赵?

但不得不说,秦人教的这种名叫“楷书”的字体,比之赵国的字体,确实更工整秀丽、简洁大方,“横、竖、撇、点、捺、挑、折”的一笔一划,学起来也容易。

这群当老师的也不错。

别看一个个都年纪,瞧他们稚嫩的面容,顶多也就二十岁出头,但在教认字上,比那些夫子先生的强多了。

李牧好奇,于是询问张良。

“将军可知他们的来历?”

李牧摇头。

按理来说,能被派来深入代地的,应当是受过精心训练的死士,只是观他们的行事作风,又与死士截然不同。

“他们都是秦卒的遗孤。”

青年温文而笑,“殿下收养了他们,教他们读书认字,他们现在也只是用殿下教导他们的法子来教导赵人。”

在教育上,秦国遥遥领先。

简单明了的字体,完善的句读和标点,新编纂的成体系的启蒙教材,重新整理注释的各学派经典著作……

唯一欠缺的,只是时间而已。

于是李牧不再问了。

越问越扎心,这令人糟心的对比,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霞光尽散。

黑沉沉的天地间燃起篝火,孩童们团团坐在内圈,父母长辈们站在外圈,远远的,似乎能传来清亮的读书声。

都是赵国的未来与希望。

“将军。”

轻巧的脚步声传来,张良提着一盏灯笼愈行愈近,含笑道,“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将军可想听么?”

“再好还能怎么好?”

李牧并未回头,只淡淡询问,“怎么?难道是你们秦国的军队攻到邯郸城下了?”

“那还没有。”

张良微笑,“邯郸传来的最新消息,赵王派人往代地来了。”

他见李牧的睫羽轻微地颤动了一下,补充道,“赵王欲令代地整兵南下、平乱抗秦。”

似乎有人往死气沉沉的平静湖面扔了块石头,搅乱了死寂的宁静,漾开涟漪,一圈又一圈地往外扩散开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