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章(1 / 2)

徐直看着他,认真思考了半天,小声说:“那我吃肉馅的。”

徐回觉得天都要塌了,他恨铁不成钢地说:“徐直,能不能干净一点。”

他说的话让一边的顾客都恶心地不想买了,老板娘叉腰看着他俩,怒目圆睁地吼叫:“你俩谁呀,滚远一点,别耽误老娘做生意。”

徐直抿着嘴唇,悻悻地低头,注意到手指上溅了一点菜泥,她往徐回的衣服上蹭了蹭,蹭干净了。

她突然就开心起来,像个小兔那样蹦跶了一下,用轻快的语调跟他说:“好吧,我只吃阿兄做的。”

“阿兄我累了,我们快点把菜买完回家吧。”

徐回拉着她往前走,欣慰地说:“马上就买完了,这次买的菜和盐够我们吃十几天了,家里的地窖还储存了一些腌菜和肉干,我们未来一个月都不用出来。”

“魏王殿下?”

“没错,陛下没登基之间封号就是魏王。”

五个青年坐在馄饨摊前,正在夸夸其谈,他们故意压低了声音,但是又恰好能让周围的人听到,听到的路人果然因为敏感神秘的宫廷秘辛驻足。

屏息凝神,侧耳倾听。

徐直也不例外。

“父兄一下都死了,肯定是他杀的。”

“阿直,阿直,阿妹。”

徐回在她的眼前挥手,帮她回神,徐直的心像被人攥了一下,她困惑地慢慢看向徐回。

徐回笑问:“你在看什么呢?看什么看的那么出神。”

徐直诚恳地说:“就路边有几个人,那几个人在讨论……”

她指给徐回看,但是很奇怪,刚刚还坐在那里的五个人,现在已经不见了,消失的无影无踪,只有零散歪斜的几双筷箸和吃的干干净净的饭碗。

“我眼花了,还是做梦了。”

他们爬过盘旋笔直的山路,回到了半山腰的家,他们住的地方几乎与世隔绝,除了阿婆,和另外两三户人家,可以说是荒无人烟,冬天尤其如此。

大家都闭门不出,没人会来山上打理田地、砍柴樵采,偶尔会见到猎人的踪迹,夜里能听到狼的嚎叫和其他野兽的哀鸣,凄厉的声音在山谷里回响,引起人无限的遐思和哀愁,反而让冬夜显得更加寂静了。

白天两个人就看从市场书店买来的旧书,徐回看历史、诸子百家、法律,徐直会看一些方志、杂记、志怪小说,两个人对彼此看的书都很感兴趣,晚上躺下就互相向对方讲有意思的故事。

他们还在期待着过年,日子一天一天地流逝。

但是这一天,山上却来人了。

第22章 衡山(二)

徐回在马邑醒过来,床边立着两个医师,根据他在军营待过的经验,他们应该不是军医,也不像民间行医的大夫,行医手法训练有素,对待患者的方式带着一点上位者的傲慢,应该是皇家医师。

徐回问他们:“我阿姐呢?”

两个医师沉默寡言,根本不搭理他的话。

他们又照顾了他五天,等他能站起来自己走动,两个医师问他:“你要你的阿姐,还是要钱?”

徐回说:“要钱。”

“阿姐一定有了更好的去处,比跟着我安全,我能顾好自己就很好了,我要钱。”

两个医师给了他一袋钱,就骑马离开了。

徐回一路上偷偷摸摸跟着他们,来到了长安脚下,他当过斥候,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一路上都没被他们发现,但是他病体未愈,支撑这么久的长途跋涉已然是很艰难,晕倒在渭南县的路边。

有一个隐士经过,把他捡到了华山上,让门徒照顾他,直到他苏醒,身体恢复。

他给隐士钱,那位隐士不要,还视此为一种侮辱,徐回本该帮他做一些事情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但他又实在着急去长安找徐直。

隐士习通老庄,善演《周易》,精通治国之道,洞悉人生哲理,见他举止不俗,还给了他一颗自己冶炼的丹药。

徐回走之前,跪下跟他说:“先生的大恩大德,回无以为报,他日有缘再见,回愿意倾尽所有,以效犬马之劳。”

后来他到了长安,四处打听,又找到徐挺的老友李随,李随听完他的描述悚然一惊,感慨万千道:“难怪,难怪。”

徐回站起来,抓住李随的双手,惊喜道:“李伯伯,你见到阿直了对吗?”

李随微微点头,“我在朱雀街见过她,她哭着说是被拐卖来的,我问了她的名字,她怎么也不肯回答。”

“长得像,”李随喃喃道:“长得真是太像了。”

“我又问她是哪里人。”

“她说是太原人,唐军和叛军正在争夺太原,我不疑有他,将她送出了长安。”

李随激动地粗喘,眼眸晶亮,“如果我能再问一问,如果我知道那是伯雅的女儿,我一定留下她,我为什么就没看出来呢?”

“她小的时候,我还抱过她。”

李随与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